国内市场方面,在增产稳价保供及中长协合同履约监管等政策措施保障下,煤炭资源供应量同比增幅明显,各环节库存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入伏以来,气温不断攀升,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不断发出,给铁路运输带来诸多考验。大渡河公司加强气象及来水预测预判,在6月来水丰裕期精准把握退水趋势,科学拦蓄尾洪,存水3亿立方米,提升蓄能比10个百分点。
在保供关键时期,综采一队实时调整生产与检修模式,将原来每天生产16小时,检修8小时,调整为生产20小时,检修4小时,保障每天18刀煤近5万吨煤炭产量任务。重庆公司火电装机在重庆区域占比21.1%,对该市能源供应起着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在用电负荷剧增的季节,海南电网中调负荷曲线一浪高过一浪,海南进入用电高峰期。湖北公司加大安全检查频次,严格危险源辨识,提高燃煤库存,保障13台火电机组全部稳定并网运行。降雨则是铁路运输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煤炭运得快 显实力上半年,国家能源集团铁路煤炭运输量2.3亿吨,7月运输量3789万吨。7月,重庆公司完成发电量14.68亿千瓦时,同比增加69.7%,创同期月度新高。非煤生产平稳有序,累计生产焦炭190.35万吨;甲醇16.8万吨。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4.24亿元,同比增长36.87%;实现净利润35.62亿元,同比增长40.84%。此外,公司陶忽图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核准,目前正在办理采矿权新立手续,各项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已经打通全流程、试运转,即将建成投产;60万吨无水乙醇项目已开工建设。雷鸣科化竞拍获得湖南靖州近9000万吨石灰石资源,进一步增加了砂石骨料储量。
无硐室安拆、顺煤层定向长钻孔等工艺成功推广应用,神源煤化工7703风巷顺煤层定向钻孔创造了单孔516米全国纪录。上半年新建了5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4条巷修机械化作业线、6条掘锚护一体化作业线和16对矿井实现无极绳绞车清零目标。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淮北矿业认为,下半年煤炭出口需求或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国内煤炭保供措施将延续,煤炭供应能力有望增强,供需关系将会由上半年的平衡偏紧向稍微宽松转变公告表示,集团的主要运营模式为煤炭生产煤炭运输(铁路、港口、航运)煤炭转化(发电及煤化工)的一体化产业链,各分部之间存在业务往来。井工矿完成掘进总进尺22.9万米(2021年上半年:23.0万米),其中神东矿区完成掘进进尺21.9万米(2021年上半年:22.3万米);露天煤矿商品煤产量合计为57.9百万吨(2021年上半年:53.3百万吨),同比增长8.6%。内蒙古东胜煤田台格庙北区新街一井、新街二井获有关部门颁发的探矿权证,已完成勘探(精查)并进行勘查报告的评审备案;上湾矿、补连塔矿空白区及深部资源获取工作有序推进;黑岱沟露天矿321公顷、哈尔乌素露天矿289公顷采掘场接续用地,取得国家自然资源部批复,有力保障了近3年用地需求,释放剥离量约8.3亿立方米;黄玉川、青龙寺、神山煤矿合计核增生产能力460万吨/年,相关环评及产能置换工作按计划推进。
2022年上半年,本集团煤炭、发电、运输及煤化工分部的利润总额(合并抵销前)占比为73%、8%、18%和1%(2021年上半年:60%、8%、30%和2%)。本集团持续推进煤炭资源获取和产能提升工作。上半年煤炭平均销售价格为633元/吨(不含税,下同)(2021年上半年:499元/吨),同比增长26.9%。公告介绍,截止2022年6月30日,集团中国标准下煤炭保有资源量330.9亿吨、煤炭保有可采储量140.5亿吨;控制并运营的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8,929兆瓦;总铁路营业里程达2,408公里。
2022年上半年,本集团立足常态化能源保供,强化煤炭安全生产,优化煤矿采掘剥离接续,实现自产煤稳产增产。上半年商品煤产量为157.6百万吨(2021年上半年:152.4百万吨),同比增长3.4%。
2022年上半年,本集团未发生煤炭勘探支出(可行性研究结束之前发生的、与煤炭资源勘探和评价有关的支出,2021年上半年为40.00亿元);煤矿开发和开采相关的资本性支出约9.7亿元(2021年上半年:54.4亿元),主要用于支付上湾煤矿及补连塔煤矿边角区煤炭资源出让收益金。上半年,本集团积极落实国家有关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和价格政策,自产煤销售进一步向中长期客户倾斜,执行基准价+浮动价价格机制。
2022年上半年,本集团电煤销售量为162.3百万吨,占煤炭销售量的比例为78.0%;对冶金、化工等行业的煤炭销售量为45.7百万吨,占煤炭销售量的比例为22.0%。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大柳塔矿和黑岱沟露天矿的智能化项目已建设完成,其中大柳塔矿已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验收,达到I类中级智能化示范煤矿;神东煤炭各矿井变电所和水泵房已实现100%无人值守,主运输系统实现80%无人值守;露天煤矿有34台300吨级和220吨级卡车开展无人驾驶试运行。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良好,上半年本集团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截至本报告期末,本集团已建成智能采煤工作面27个,智能掘进工作面28个,露天矿智能采剥面3个。中国神华8月27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55.79亿元,同比增长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1.44亿元,同比增长58.1%;基本每股收益2.071元。受煤炭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煤炭分部利润总额占比上升。
智能化矿山建设成果丰硕,煤矿安全生产、灾害预防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2年6月30日,本集团于境外(含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的资产总额为28,909百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4.4%,主要为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发电资产以及在中国香港发行美元债券形成的资产等
中国神华8月27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55.79亿元,同比增长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1.44亿元,同比增长58.1%;基本每股收益2.071元。2022年上半年,本集团未发生煤炭勘探支出(可行性研究结束之前发生的、与煤炭资源勘探和评价有关的支出,2021年上半年为40.00亿元);煤矿开发和开采相关的资本性支出约9.7亿元(2021年上半年:54.4亿元),主要用于支付上湾煤矿及补连塔煤矿边角区煤炭资源出让收益金。
本集团持续推进煤炭资源获取和产能提升工作。公告介绍,截止2022年6月30日,集团中国标准下煤炭保有资源量330.9亿吨、煤炭保有可采储量140.5亿吨;控制并运营的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8,929兆瓦;总铁路营业里程达2,408公里。
2022年上半年,本集团电煤销售量为162.3百万吨,占煤炭销售量的比例为78.0%;对冶金、化工等行业的煤炭销售量为45.7百万吨,占煤炭销售量的比例为22.0%。2022年上半年,本集团立足常态化能源保供,强化煤炭安全生产,优化煤矿采掘剥离接续,实现自产煤稳产增产。2022年上半年,本集团煤炭、发电、运输及煤化工分部的利润总额(合并抵销前)占比为73%、8%、18%和1%(2021年上半年:60%、8%、30%和2%)。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大柳塔矿和黑岱沟露天矿的智能化项目已建设完成,其中大柳塔矿已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验收,达到I类中级智能化示范煤矿;神东煤炭各矿井变电所和水泵房已实现100%无人值守,主运输系统实现80%无人值守;露天煤矿有34台300吨级和220吨级卡车开展无人驾驶试运行。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良好,上半年本集团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公告表示,集团的主要运营模式为煤炭生产煤炭运输(铁路、港口、航运)煤炭转化(发电及煤化工)的一体化产业链,各分部之间存在业务往来。
截至本报告期末,本集团已建成智能采煤工作面27个,智能掘进工作面28个,露天矿智能采剥面3个。截至2022年6月30日,本集团于境外(含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的资产总额为28,909百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4.4%,主要为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发电资产以及在中国香港发行美元债券形成的资产等。
上半年商品煤产量为157.6百万吨(2021年上半年:152.4百万吨),同比增长3.4%。内蒙古东胜煤田台格庙北区新街一井、新街二井获有关部门颁发的探矿权证,已完成勘探(精查)并进行勘查报告的评审备案;上湾矿、补连塔矿空白区及深部资源获取工作有序推进;黑岱沟露天矿321公顷、哈尔乌素露天矿289公顷采掘场接续用地,取得国家自然资源部批复,有力保障了近3年用地需求,释放剥离量约8.3亿立方米;黄玉川、青龙寺、神山煤矿合计核增生产能力460万吨/年,相关环评及产能置换工作按计划推进。
上半年煤炭平均销售价格为633元/吨(不含税,下同)(2021年上半年:499元/吨),同比增长26.9%。井工矿完成掘进总进尺22.9万米(2021年上半年:23.0万米),其中神东矿区完成掘进进尺21.9万米(2021年上半年:22.3万米);露天煤矿商品煤产量合计为57.9百万吨(2021年上半年:53.3百万吨),同比增长8.6%。受煤炭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煤炭分部利润总额占比上升。上半年,本集团积极落实国家有关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和价格政策,自产煤销售进一步向中长期客户倾斜,执行基准价+浮动价价格机制。
智能化矿山建设成果丰硕,煤矿安全生产、灾害预防水平显著提升同时,近期,国内单日新增本土病例均在300例左右,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均在1000例以上,预计9月上旬,疫情形势仍将较为严峻,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仍将较为明显。
预计9月上旬,国内工业用电需求表现将难达预期。● 综合来看,9月上旬,虽然居民用电需求将季节性回落、工业用电需求难达预期,终端日耗将逐步回落,但是水电出力难有亮眼表现,火电压力仍将较大,且短期内供应端干扰因素较多,预计在电煤保供力度持续较强背景下,市场煤资源仍将较为紧张,煤价将有支撑。
● 下游需求方面:(1)民用电来看。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分析,秋季长江流域降水偏少的可能性比较大,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有可能会出现夏秋连旱,预计9月上旬,水电出力仍将较为疲软,其对火电的替代作用将有限。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